中 文 名:武利平
民 族:汉
国家地区:内地
出生日期:1961-01-01
出 生 地: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人
身 高:177cm
星 座:摩羯座
职 业:演员
演艺经历
我要为它做点事
武利平,11岁进入乌兰察布凉城县的乌兰牧旗,开始接触二人台。在乌兰牧旗,武利平学习声乐、舞蹈和各种乐器,学习了多种戏曲。这也为他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。最初武利平总是扮演一些小生的角色,如《走西口》中的太春、《打金钱》中的马立查、《卖碗》中的王成等等。有一次,一个扮演《闹元宵》中的苏母(一个彩旦角色)的女演员生病了,情急之下剧导演就让平时就喜爱模仿的武利平临时救场。没有人料到,武利平把剧中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,演出效果空前轰动。慢慢地武利平就开始接触一些其他的二人台角色。
武利平17岁时,在一次全区的现代戏调演中他演出东路二人台小戏《分粮》,塑造了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农,他风格独特的表演才华令观众捧腹,令专家赞叹。他凭借自身的天赋转益多师,曾到包头市求教老艺人樊六学学习彩旦表演,并把相当有难度的彩旦戏《探病》等继承下来。
“爸爸从来不说他的辛苦,可我知道,别人不练功的时候他在偷偷练功,别人睡觉的时候,他就已经在吊嗓子了。”从小就跟着武利平演出的武燕妮说起爸爸,十分心疼。她说武利平每天也要抽出时间看书“充电”,每天锻炼肌肉为下一场演出作身体素质上的准备。
武利平武利平的艺术生涯丰富多彩,除了从事二人台艺术表演,也参加小品及影视剧的拍摄。从电视剧《武则天》里的王公公,到《县委书记》里的米书记,武利平用他憨厚的笑容和出色的演技征服了观众。1992年获全国小品大赛优秀表演奖第一名;同年获全国笑星比赛“荧屏奖”。1994年在北京举办小戏专场。作品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《曲苑杂坛》,其系列小品《乌力打工》颇受好评。2001年,参与创作并主演了大型东路二人台现代戏《光棍与外来妹》,一举获得“第十九届梅花奖”。
武利平表演的二人台形象逼真,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,他经常下乡演出。“我们就乐意看他表演,他能演一天,就能逗乐我们一天。”凉城县的一个何老汉说起武利平来,似乎有说不尽的话题。他说武利平一下乡来,村里村外都会挤满了人过来看,有的农民还听着听着还跟着武利平一起上台演起来。
靠二人台走红的武利平,虽然参与了很多影视剧的演出,但是始终没有忘记成就他的二人台。“二人台是我的命跟子,是我心里永远的牵挂,我要为它做点事。”武利平说。2004年,他开始筹建创办武利平二人台艺术明星班。
他表演的二人台《摘花椒》,1989年参加华北三省二人台大奖赛中获特等奖;1992年,参加全国首届戏剧小品大赛获戏曲组第一名和优秀表演奖;他表演的小品《喜上喜》,1993年参加全国地方戏比赛。
武利平1995年参加全国“95重光杯”百优小品电视大赛均获优秀表演奖;他表演的《卖油》,1996年参加全国第二届戏剧小品大赛获优秀表演奖。
武利平在电视剧《武则天》、《“大人物”李德林》、《逃之恋》、《共和国往事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英雄无泪》以及电影《两厢情愿》、《五月波洛》中分别担任主角或重要角色。多次在中央电视台“综艺大观”、“曲苑杂坛”等栏目演出小品。
1989年,武利平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。1993年,被国务院批准享受特殊津贴。1995年,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。1997年,被中国文联评为“德艺双馨”艺术家。
学生评价
武老师像亲人再累也不能叫停
武利平走进孩子们的宿舍,宿舍里的8个小姐妹一齐拥上去抱着他,孩子们抓着武利平的手不放。
“武老师就像爸爸一样亲。”来自山西的张娇说。宿舍的小姐妹说起武老师来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。这群孩子刚到班上的时候,武利平专程把他们接到呼和浩特,让他们到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真正感受一下艺术氛围。当时的呼和浩特特别冷,细心的武利平担心孩子着凉,特意跑到军用品店给每个孩子挑选了小号的军用大衣。孩子们一下车就穿上大棉袄,心里热乎乎的。
孩子们回忆说,中秋节武老师给他们买来月饼、水果和巧克力,这群第一次在外面过中秋节的孩子竟然忘记了想家。
武利平说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所以他还要动员社会力量一起资助这个“二人台艺术明星班”。他要到处去拉赞助,包括服装、鞋子等等。孩子们身上的运动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,运动服的袖口和领口都有一排疙瘩扣。武利平向记者解释说,这是他要求制衣公司专门定做的,衣服要有唱戏专业服装的特色,另外夏天热的时候,孩子可以把袖子挽上来。
武利平的开学讲话也颇让孩子们振奋:“给大家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,不是让你们来玩来混明星班的毕业证,是要你们挑起一付担子,一付传承和弘扬二人台艺术的担子!”“重任”在肩,兴奋的心里平添几分神圣。
然而,正式开课之后,才切身体味到从艺之路的辛苦。每天清晨,天还没亮,功夫早课就开始了,压腿、劈腿、走台步……浑身冒汗事小,很多学生脚被扭伤,毛细血管断裂,痛得连下楼吃饭都困难,身上出现瘀青更是常有的事。别说女孩子,就是男孩子痛到极处也两眼直冒泪。回忆当时的情景,袁凯明同学说:真想打一针麻药,把自己全身麻醉,能不疼才好。
每天除正常文化课及音乐课之外,早晚长达4小时的基本功练习,真是苦不堪言。在学生宿舍记者看到,各人的床头都放着红花油和止痛膏药,问他们这么苦想没想过放弃学业走别的路,闻声赶来的二十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说:“没!”有的孩子还说:“我们都怕同学超过自己,很多私下里还偷着练呢。”
经过半年苦学,如今明星班孩子们手(手势)、眼(眼神)、身(身段)、步(步法)等基本功都已经像模像样,然而对于他们来说,这只是艺术之路的第一站。在未来四年,第一学年将由戏曲教师为他们打下扎实的戏曲功底,第二年将接受民间舞、芭蕾舞等舞蹈艺术培训,第三年和第四年接受影视、戏剧等表演艺术培训,经过四年学习,争取把他们培育成具有现代表演艺术才能的二人台专业人才。武利平称之为“武利平教学模式”。
“我们不能让自己放松,那样就对不起武老师对我们的一片苦心。”一个叫贾飞的孩子在自己的学习心得上写到。“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来,我将来要比武老师唱得还好!”学生卢伟林说。
表演评价
表演要真实 做人要真诚
“做人要真诚,表演要真实!”武利平经常对他的学生说这句话。武利平是乌兰察布艺术学校聘请名誉校长和客座教授,他时常去学校给学生作指导。除了给学生在表演、唱腔等细节方面作指导,他更多偏重于对学生理想信念和艺术追求等方面的倾心思想交流。他结合自己的从艺经历,谆谆教诲学生严谨做人,刻苦从艺,以德馨艺。
“二人台明星班”的学生在学习心得上谈的最多的就是武老师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,更多的是他教给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。一位叫曹月惠的学生写道:武老师告诉我们要懂得勤俭节约,要懂得关爱,要学会珍惜。他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艺人......
生命的孕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,一个变两,两个变四,加速度生长,最后成为鲜活的敢于“撬”动地球的人类。武利平把众人寄予他振兴二人台的希望种在49个少年心中,无异于艺术生命细胞之裂变,虽然这是一个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漫长过程,但星火相传,让二人台艺术再度繁荣当不再是痴人幻想。有了人,还有什么事不可为或不能为?
一项事业没有艰辛的努力不能成功;一门艺术没有万千人的汗水浇灌不能兴盛。武利平在二人台“濒危”时期,竭力拯救并发展这门艺术,这一善举必然会得到社会众多有识之士的感念与支持,这是二人台来日得到大发展的希望所在。(文/张丽娜、王英) 来源:新华网